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5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309篇
林业   201篇
农学   254篇
基础科学   127篇
  239篇
综合类   897篇
农作物   145篇
水产渔业   179篇
畜牧兽医   256篇
园艺   177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三角梅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品种多,花量大,花期长,色彩艳丽,易于养护,在城市绿化中对美化城市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三角梅在现代高速工作、生活节奏的大环境中的应用,阐述了三角梅在现代桥梁、道路、社区、校园、公园以及家庭园艺等方面的应用效果,三角梅植物的应用软化了现代钢筋水泥铸成的立交交错的城市,增加了城市色彩点缀,为三角梅产业在城市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2.
蛋白质组学在生鲜肉肉色变化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肉色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最直观因素。宰后生鲜肉肉色的变化机制和肉色改善一直是肉类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肉色体系复杂,其稳定性受动物宰前因素、从肌肉向可食用肉转化过程和宰后商业流通链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有许多影响途径和作用机制不够清楚。研究者已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了许多与肉色相关的蛋白标志物和可能影响途径。该文基于近年的研究,综述了不同处理条件下与肉色相关的差异蛋白,主要包括结构性蛋白中的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和肌联蛋白,以及肌浆蛋白中的伴侣蛋白、热休克蛋白、代谢酶类和氧化还原酶类等,分析了差异蛋白表达对肉色的影响及其表达调控肉色体系的可能机制,为今后肉色变化机制的研究和肉色稳定性的调控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类胡萝卜素裂解双脱氧酶基因(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s 4,CCD4)控制桃果肉颜色(白/黄),CCD4存在3种等位基因。本研究利用Indel、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及SNP鉴定等基因分型技术分析我国主要桃黄白肉品种(系)中CCD4等位基因的差异,为主要黄/白肉品种(系)的基因型鉴定、亲本选配和选择相应的分子标记对不同来源子代的果肉颜色进行鉴定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已经报道的桃不同果肉颜色中CCD4等位基因3种突变类型,合成不同引物进行PCR扩增,LTR反转录转座子插入突变经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CT单元重复的PCR产物在ABI3730XL测序仪上进行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SNP标记经Sanger测序后利用ContigExpress软件分析CCD4等位基因的碱基替换(A→T)。综合以上结果,统计每份材料中CCD4等位基因的突变类型与果肉颜色的一致性。【结果】通过对不同来源的122份桃品种(系)材料进行基因型分析,发现CCD4发生LTR反转录转座子插入突变材料的基因型共有31份,占总材料的25.4%,其中纯合插入突变材料的片段扩增长度为729 bp,共有8份,占总突变的25.8%;CCD4发生微卫星重复序列突变材料存在2 bp的插入,扩增片段长度为179 bp,该类型共有68份,占总材料的55.7%,其中纯合插入材料25份,占总突变的36.8%;CCD4发生A→T碱基替换突变的材料较少,仅有1份,占总材料的0.82%,实际应用中可以不考虑该种类型。CT和LTR插入的两种突变类型的黄肉品种(系)有7份,占总材料的5.7%。研究结果表明,LTR反转录转座子插入突变和微卫星序列重复突变是黄肉桃中CCD4等位基因的主要突变类型。其中CCD4发生一种纯合突变或两种杂合突变桃品种(系)为黄肉类型,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与调查的122份桃品种(系)黄白肉表型性状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结论】采用分子标记明确了122个桃品种(系)黄/白肉性状的基因型,为不同亲本组合子代表型鉴定的标记类型选择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建立桃种质材料黄/白性状的分子辅助育种体系和黄肉桃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Tillage practices on sloping ground often result in unsustainable soil losses impairing soil functions such as crop productivity, water and nutrients storage,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sequestration. A sloping olive grove (10%) was planted in shallow gypsiferous soils in 2004. It was managed by minimum tillage; the most frequent management practice in central Spain. The consequences of erosion were studied in soil samples (at 0–10, 10–20, and 20–30 cm depths) by analyzing SOC, available water and gypsum content, and by detecting spectral signatures using an ASD FieldSpecPro® VIS/NIR-spectroradiometer. The Brightness index (BI), Shape index (FI),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were derived from the ASD spectral signatures and from remote sensing (Sentinel-2 image) data.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young olive trees was estimated from the measured diameter of the trunks (17 ± 18 cm diameter). In 20–30 cm of the soil, the carbon stock (38 ± 18 Mg ha−1) as well as the available water content (12 ± 6%) was scarce, affecting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olive grove. The above-mentioned indices obtained from the laboratory samples and the pixels of the Sentinel-2 image were significantly (p < 0.01) correlated,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around 0.4. The BI was related to the gypsum content and the slope of the plot. The FI was related to the carbon and water contents. The NDVI derived from the satellite image identified the influence of soil degradation on the trees and the carbon content. The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of the indices might help in tracking soil changes over time.  相似文献   
26.
为探讨可溶性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基因表达水平与山羊毛色间的相关性,本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研究了SCF基因mRNA在黑色和白色山羊皮肤中的表达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经内参基因校正后,黑色山羊皮肤中可溶型SCF的相对表达量是白色山羊相对表达量的0.27倍(P>0.05)。可溶型SCF mRNA表达量可能与山羊毛色表型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大白菜花青素含量及色差指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寻大白菜花青素含量快速测定的方法,本文利用pH差计法和色差仪分别测定了‘城阳青’(普通大白菜)、‘秋宝黄’(黄心白菜)和‘彩凤’3个不同叶色大白菜品种花青素含量以及色差指标,并对6个色泽参数与花青素含量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6个色泽参数均能反映白菜叶片间叶色的细微变化,‘城阳青’和‘秋宝黄’不含花青素,紫色白菜‘彩凤’的花青素主要分布于由外向内的第1~4层叶片。色泽参数L,b,h和C分别与花青素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58**,-0.49*,-0.58**)。以色泽参数值L、a、h与花青素含量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y=90.24-1.07x1+5.65x2-142.71x3(x1为L值,x2为a值,x3为h值,y为花青素含量),该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9629。通过色差计依据建立的回归方程可快速测定紫色大白菜花青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28.
对东京野茉莉花色成分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结果表明:通过特征颜色反应和光谱扫描说明了其花瓣细胞内有异黄酮、儿茶精类,还有叶绿素a、b,可能含有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以及无色花色素,可能不含查耳酮或橙酮。  相似文献   
29.
番茄绿果与橙果间果实颜色及主要色素含量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茄组合绿樱(绿果)×金珠1号(橙果)的6个世代遗传群体(P1、P2、F1、BC1、BC2和F2)进行果色性状、番茄红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胡萝卜素含量等的遗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F1的果色性状无明显差异,而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番茄果色性状受核基因控制,而色素含量遗传除受核基因控制外还可能存在胞质效应。采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法的分析结果表明,番茄绿果与橙果间的果色性状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2-A-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3.42%、78.25%和61.4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2.87%、15.35%和34.94%,即果色性状遗传的主基因遗传力较强;叶绿素含量符合1对负向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1-AEND-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1.73%和0.6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5.47%、0和37.82%,即主基因遗传力在BC2群体中最高,多基因遗传力在BC1群体中最高;番茄红素含量与胡萝卜素含量均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2-ADI-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5.74%、1.79%、84.26%和61.53%、87.21%、81.0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0.32%、74.12%、12.68%和0.68%、0、0,表明番茄红素含量和胡萝卜素含量的主基因遗传力较强。  相似文献   
30.
4份桃种质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桃果实中共有的挥发性成分及初步探讨果皮毛和果肉颜色性状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情况,以此2对性状均存在差异的4份桃种质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其成熟果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份桃种质中共鉴定出116种挥发性成分,其主要为酯、醛、醇和烷烃等类物质。从挥发性成分的种类数量上看,白肉桃‘大久保’和‘华光’中检出的挥发性成分种类较多,分别有68和52种;而2份黄肉桃种质中检出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均较少。从挥发性成分的种类上看,2份普通桃与2份油桃中的差异挥发性成分总共仅有3种,其分别为反式-2,4-庚二烯醛、戊酸-2,2,4-三甲基-3-异丙酸-异丁酯和脱氧精胍菌素,远低于2份白肉桃与2份黄肉桃种质中差异挥发性成分的数量(13种)。此外,从挥发性成分的类群上看,2份白肉桃含有较多的"青香型"的C6类化合物,而2份黄肉桃含有较多的"果香型"的酯和内酯类化合物。文中综合分析认为,果皮毛的有无和果肉的颜色性状均可能影响果实中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和种类,但后者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